搜索

珠穆朗玛峰 qomolangma -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9.0
(2人评分)
50.0% (非常困难)
50.0% (困难)
0.0% (难)
0.0% (简单)
0.0% (非常简单)
经度:86.925330 纬度:27.988300 高度:8844 攀登季节:4-5月 所在地址:中国与尼泊尔边界

珠穆朗玛峰 qomolangma简介

山峰简介
珠穆朗玛峰(qomolangma),简称珠峰,又意译作圣母峰,尼泊尔称为萨加马塔峰,也叫“埃非勒斯峰”(everest),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上,终年积雪。高度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气候状况
珠峰地区及其附近高峰的气候复杂多变,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莫测, 更不用说在一年四季之内的翻云覆雨。大体来说,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 强烈的东南季风造成暴雨频繁,云雾弥漫,冰雪肆虐无常的恶劣气候。11月中旬、翌年2月中旬,因受强劲的西北寒流控制,气温可达-60℃,平均气温在-40℃至-50℃之间。最大风速可达90m/秒。每年3月初至5月末,这里是风季过度至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过度至风季的秋季。在此期间,有可能出现较好的天气,是登山的最佳季节。由于气候极度寒冷,又被称为世界第三极。
进山线路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山的路线是:从拉萨乘车沿中尼公路经羊湖、江孜、日喀则、协格尔、绒布寺、珠峰、日喀则、尼木县、曲水县、拉萨, 总计670公里,行程两天,然后再经帕卓区沿简易公路南下,行车110公里后就到珠峰北麓,海拔5145米的绒布冰川末端——绒布寺。

珠峰远在中尼公路南大约100公里,的过境线上。从日喀则、拉孜找便车到新定日不是很困难,但是余下到大本营的100公里,能搭上便车的机会相当低,所以建议从拉萨包车前往。
攀登历史
对珠穆朗玛峰的攀登活动,开始于上世纪之初,第一次正式攀登珠峰的是1921年的英国队。但直到1938年为止,英国登山队先后八次试图从珠峰北坡中国西藏境内进行攀登,都告失败。

1939年到1946年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喜马拉雅山高山登山活动,处于停顿状态。

1947年以后,亚洲高山区登山活动又恢复起来。从1947年到1975年的二十八年间,各国运动员对珠穆朗玛峰的多次攀登中,有十一次取得了成功。在珠峰顶上,总共留下了八个国家五十一名男女运动员的足迹。其中,中国占十二名并包括一名女运动员,是到目前为止登上珠峰人数最多的国家。

现将半个世纪以来,各国历次攀登珠峰的情况简述如下:

1、1921年,英国登山队(队长克·哈瓦德巴里)首次从中国西藏境内攀登珠峰,他们没有越过北坳顶部,自己宣称到达的高度是6,985米,由于没有成功,他们宣布这是一次侦察登山活动。

2、1922年,英国第二支珠穆朗玛峰登山队(队长吉·布鲁斯),仍取中国西藏境内的北坡路线,他们越过了北坳,但在到达8,225米的高度时,因死亡七人而告失败。

珠穆朗玛峰3、1924年,英国第三支珠峰登山队(队长弗·诺顿),仍从珠峰北坡中国境内登山,当诺顿等人到达北坡“第二台阶”下边的8,572米附近时,因氧气不足而被迫下山,队员玛洛里和阿宾坚持继续前进,一去未返。

4、1933年,英国登山队,由十六人组成(队长赫·卢托列吉),仍使用中国西藏境内北坡路线,但也失败了,该队队员温·哈利斯和威格尔两人到达海拔8,570米的高度时,发现了1924年英国珠峰登山队队员玛洛里的冰镐,证实了玛洛里等二人死在这个高度附近。

5、1934年,英国人米·威尔逊使用轻型飞机进行单独登山,结果飞机损坏在孔布冰川附近,他受了轻伤,后来他又雇用当地一些舍尔巴族人协助登山,但在一场风暴之后,他被冻死在东俄布冰川上。

6、1935年,英国珠峰登山队,由七人组成(队长伊·希普顿),只侦察到中国西藏境内珠峰北坡海拔7,000米,即北坳附近而返。

7、1936年,英国珠峰登山队,由十人组成(队长赫·卢托列吉),到达海拔7,007米的北坳顶部后而返[注:北坳顶部过去用7,007米,1975年中国登山队经过实地测量计算出确切高度是7,050米。

8、1938年,英国珠峰登山队,由七人组成(队长葛·狄尔曼),仍从中国境内的北坡登山,在到达海拔8,290米的高度后,宣告失败。

9、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攀登珠峰的活动,由加拿大人勒·甸曼一人雇用当地一些山地居民当搬运工,仍走北坡中国境内,未超过海拔6,400米的高度,最后也失败而返。

上述九次攀登珠峰的活动都是从中国境内的西藏地区进行的,均未成功。

1950年以后,我西藏地区获得解放,地处西南边防要地的西藏,再也不允许外国登山队任意进行登山活动。从此,外国登山队便改由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攀登珠峰。

10、1950年,由美国人克·修斯顿等人组成的登山队,从尼泊尔境内南坡首次对珠峰进行试登,只到达了孔布冰川上海拔6,100米的冰爆区附近,便返回来了。

11、1950年,英国登山队,由五人组成(队长葛·狄尔曼),事先声称是一支从南坡攀登珠峰的侦查队,在到达海拔5,480米的孔布冰川附近之后返回。

12、1951年,英国登山队,由伊·希普顿任队长,全队共七人,只攀越了一段孔布冰川,在到达海拔6,450米附近而返。

13、1951年,一个叫克·贝加·拉尔逊的丹麦人,非法偷偷越境进入我西藏地区。拟从北坡攀登珠峰,但他连海拔6,500米的高度都没有越过就失败了。

14、1952年5月,由队长勒·狄特玛尔率领的十人瑞士登山队,从南坡尼泊尔境内攀登珠峰,队员勒·兰比尔和他们雇用的搬运工尼泊尔人藤辛,到达海拔8,540米的高度后,因天气变坏而告失败,但他们却开创了一条从珠峰南坡通向顶峰的路线。

15、1952年10月,由葛·舍瓦列率领的瑞士登山队,首次在秋季,也就是喜马拉雅山的雨季之后,从南坡攀登珠峰,队员勒·兰比尔是同年春季瑞士队的参加者。队员恩·吉连富尔特和春季受雇的尼泊尔人藤辛两人到达海拔8,100米的高度,再次由于天气变坏而失败。

16、1953年,英国登山队在队长约·汉特领导下(由十人组成),有两名队员登上了珠峰顶峰。登上顶峰的队员是依·希拉里(新西兰人)和藤辛·诺尔盖(即1952年春、秋两季随瑞士登山队两度登上八千米的那个尼泊尔人)。队员埃文斯和布尔吉朗到达了8,720米的高度。英国人这次使用的珠峰高度是8,840米。

17、1956年,瑞士登山队(队长阿尔贝尔·埃格尔)由五人组成,队员埃·施米特,尤·玛尔米特,阿·列伊斯,格·贡钦,在大批尼泊尔搬运工人和向导人员的支援下,于5月23日,先后分两个结组登上了珠峰。他们使用的路线,是1952年由瑞士运动员所打通后来为英国队首先通过并取得成功的路线。即从珠峰南坡孔布冰川,抵达珠峰与其姊妹峰洛泽峰(海拔8,501米)之间的山坳(通称南坳),然后沿东南山脊登顶。所用珠峰标高是8,848米。

18、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总指挥韩复东,队长史占春),在突击组长王富洲的率领下,首次从北坡中国境内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登上顶峰的三名队员是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在当时国际帝修反的一片***叫嚣声中,在三年自然灾害和功修背信弃义单方面退出中苏两国登山运动员共同攀登珠峰的活动的时候,中国登山运动员这次从北坡首次成功地登上珠峰的胜利,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无高不可攀、无坚不可摧,吓不倒压不垮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珠穆朗玛峰在这次登山战斗中,中国登山队共有二十九人登上了珠峰8,100米以上的高度,除登顶队员外尚有十三名队员登上海拔8,500米的高度。这在世界登山史上也是第一次。

19、1960年5月,当中国登山队正在从北坡向珠穆朗玛峰突击时,一支由印军少校吉·辛格率领的印度登山队也在从珠峰南坡尼泊尔境内攀登珠峰。当他们到达南坡海拔8,625米的高度时,宣布由于风大无法前进,而放弃了这次登顶活动。

20、1962年印度第二支珠峰登山队,在队长——印军陆军中校捷·狄阿斯率领下,再次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攀登珠峰,又是因为怕大风而宣告失败,队员中有两人登到海拔8,717米的高度。

21、1963年,美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队长恩·狄林法斯),采取从尼泊尔境内珠峰南坡沿西南山脊登顶的路线取得成功。美国队先后相隔二十一天进行了两次突击,第一次5月1日有两人登上顶峰,第二次5月22日登上四人,两次共上去六人,这是登上珠峰的第四个登山队。

22、1965年,印度登山队(队长是印海军少校穆·郭利)于5月20日、22日、24日、29日四天,先后共四个梯组从南坡尼泊尔境内登上珠峰顶峰,四次共上去九人,登山队的正副队长和队员,全部是从印度现役军人中选拔的,所用路线是过去英、瑞等队使用过的老路线。

23、1969年春,日本登山队从珠峰南坡首次进行试探性登山,在登达海拔6,450米的孔布冰川地区之后,留下了部分冰川和气象观测人员,他们整整在珠峰山中呆了一年,对气象、冰川等作了较长时间观测,为1970年日本队正式攀登珠峰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24、1969年秋,日本珠峰登山队(队长藤田佳宏),企图在当年春天登山侦察的基础上,争取从南坡拿下珠峰,但他们在到达了海拔八千米的高度后,宣布“完成了秋季登山侦察任务”而返。

25、1970年春,日本珠峰登山队,在七十岁的老队长松方三郎率领下(此人是日本登山界元老,他虽然参加了这次登山,但在登山活动中的全部时间是在大本营渡过的,既未参加适应性行军,也未参加登顶活动。他的参加说明日本登山界对这次活动很重视),分两组对珠峰进行突击:

一组从珠峰正南面沿一条长达八百米的很陡峭的岩壁(也称岩石墙)直插珠峰顶峰,这是日本人自己选择的一条比较难攀的路线,因为在海拔八千米以上敢于进行“技术登山”,即攀登陡峭程度很大的岩壁,这是过去别国登山队没有搞过的。另一组仍然是选择的传统老路线,也就是从南坡经南坳沿东南山脊登顶的路线。

日本队之所以兵分两路,而且敢于向珠峰南坡正面的岩壁挑战,这是与当时的世界登山趋势分不开的。因为从南坡沿传统路线登顶,走别人走过的道路,对正在快速发展中的高山登山运动已无太大意义。日本队的南山坡正面登顶路线,按预计方案上升了大约150米(按坡面的垂直高度算)而失败,最后只得全力依靠第二组的传统路线。1970年5月11日、12日,该队先后分两个梯组共四人从传统路线登顶成功,登顶队员是松浦辉夫、植村直已、平林克敏和尼泊尔籍的搬运工人乔塔里。

26、1971年春,由欧洲英、法、意、奥、瑞士和印度等十一个国家的登山运动员联合组成的“国际珠穆朗玛峰登山队”,在队长、瑞士登山运动员恩·基连富尔特的率领下,沿珠峰南坡西南山脊路线登顶(按:基本上是1963年美国登山队的路线)。由于一开始步调就不一致,内部分歧很大,在印度队员胡古纳遇雪崩死亡后,宣告失败。

27、1972年春,一支由西德克·海利考费尔率领的欧洲八个国家(英、法、意、奥、西德、瑞士等国)登山运动员组成的“欧洲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沿传统路线从南坡登顶,在到达海拔8,200米的高度后,宣告失败。珠穆朗玛峰28、1972年秋(9~11月),英国军事登山队(队长博宁顿),沿南坡传统路线攀登珠峰,在建立了海拔8,230米的突击营地之后,由于气候变坏被迫宣告失败。

29、1973年春(2~5月)意大利军事登山队,在意大利军事登山学校校长基多·蒙齐诺的率领下,组成一支包括意大利陆、海、空军,警察部队,海关人员,医务、气象和其他军事科学工作人员的大型珠穆朗玛峰登山队,于当年5月5日和5月7日两次,每次一个结组(四人),一共八人登上了珠峰顶峰。全队中意大利军人有六十人左右,是至目前为止的外国登山队中,到尼泊尔登山人数最多的一次。他们雇用了三百多名尼泊尔搬运工人和向导,动员了各种运输工具,包括军用直升飞机和坡地牵引车等现代化山地运输工具。

意大利军事登山队的登顶路线,原来也是两个方案,一是沿西南山脊(原1963年美国队用过的路线)登顶,一个是备用方案,即沿比较保险的,东南山脊传统路线登顶。结果第一方案受阻,最后还是采用备用方案登上了顶峰。

30、1973年秋,日本珠穆朗玛峰登山队(队长水野祥太郎),从当年8月间进入珠峰,原企图从1970年日本队未取得成功的珠峰正南面路线登顶,事先曾想方设法改进了装备,如适合于海拔八千米以上高度的用氧装备,但仍未能越过海拔八千米以上的那一条大岩壁,结果被迫采用备用方案,沿东南山脊经南坳的传统路线登顶。两名队员,石黑久和加藤保男,于10月26日登上了珠峰顶峰。这是珠峰攀登史上首次在秋天登顶成功。

31、1974年春,西班牙珠穆朗玛峰登山队(队长洛伦特·苏加萨,生理学家),由十六人组成,使用南坡传统路线,在5月19日突击队员到达第6号营地(8,600米)时,由于强烈大风使他们不能前进而宣告失败,当时距离珠峰顶峰只有350米。

32、1974年秋,由法国著名的登山滑雪运动城——沙莫尼市(阿尔卑斯山的小山城)的市长德渥阿松担任队长的法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由十名法国人组成,雇用390名尼泊尔搬运工人和向导,选定1963年美国登山队沿西南山脊的路线登顶。这次登山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试验人体在高空的生理变化,他们专为每个登顶队员制作了遥控心电图装置,准备对运动员从山下到顶峰的全部心电图作一次系统的观测。但是在9月19日夜间,发生在海拔6,400~6,900米附近的一次较大的雪崩,使队长和五名尼泊尔搬运工人死亡,全队的登山活动因此而宣告失败。

33、1975年春,一支由十五名日本妇女组成的日本女子珠穆朗玛峰登山队(队长久野英子),由一名日本男记者陪同,于3月16日在珠峰南坡海拔5,350米的高度上建立了大本营。副队长田部井淳子(36岁)于1975年5月16日中午当地时间12时30分同尼泊尔向导安则林(27岁)一起,沿南坡传统路线登上了珠峰顶峰,共停留25分钟。

日本女队此次登山遇到的困难较大。她们从日本出发到山下大本营,曾丢失了大量装备和食品;5月3~4日夜间,在海拔6,450米的营地上又突然发生了一次大雪崩,七名女队员和二十三名尼泊尔向导遭受雪崩袭击,整个6,450米的营地全被雪崩吞没,情况非常危险,但在得到及时抢救后,全体遇险人员脱险了,田部井淳子也是被雪崩埋没的队员中一个,她在登上顶峰之后表示,“以后再也不干登山这种活动了!”

34、1975年,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党委书记王富洲,队长史占春),由汉、藏、回、蒙古、朝鲜、土、鄂温克等七个兄弟民族的队员组成,共434人,其中运动员179人,包括女运动员36人,其余255人有科考、气象、通讯、新闻、医务、交通运输、炊事及其他后勤人员,绝大部分成员来自工农兵。

全队从3月初进山,6月初撤营。经过多次行军(前三次是适应性行军,后两次是突击顶峰),在1975年5月27日北京时间下午2时30分,女队员潘多和八名男队员索南罗布、罗则、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嗄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继1960年中国登山队王富洲、贡布、屈银华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之后,再次从北坡登上了这个地球的最高点。

这次集体登顶人数之多,科考成绩之大,在世界登山史上都是空前未有的。

35、1975年9月24日尼泊尔时间下午6时,英国登山队的两名队员黑斯顿(32岁)、斯科特(33岁),从珠穆朗玛峰的南坡面上登上了珠峰。

英队的路线是1969年日本队侦查时确定的,但1970年和1973年日本队沿此线两次攀登,都在八千五十米到八千一百五十米之间珠峰正南坡面的陡峭岩壁上失败了,后来国际登山队、欧洲选拔队和英国队相继沿此线攀登珠峰也都失败。这是迄今为止取得成功的第四条路线,也是四条路线中最短的一条。它的特点是,在海拔八千米以上,有一条平均坡度达75度的很长的岩石大峭壁,英国人采用了特殊的氧气装备和进行了专门的高山攀岩训练才取得了成功。

据外电称,英国队此次攀登珠峰,从建立大本营到登顶成功先后共用了三十三天时间,这是22年来十一次登上珠峰的活动中时间最短的一个队,说明在组织运输和掌握天气时机方面都作得比较顺利。英国队全队由十八名运动员组成,队长是博宁顿。在突击顶峰过程中,队员朱·布尔克死亡。据英队宣布,此次登山共用25万美元。

1975年春、秋两季,三支登山队员从三条不同的路线攀登珠峰成功,这是珠峰攀登史上过去所没有的。

36、2008年5月8日,中国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峰。

37、2009年5月18日,20名中国业余登山者成功登顶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至此,今年春季攀登珠峰的所有24名中国业余登山者中20人登顶成功,约83%的登顶率创造了历年中国业余登山者攀登珠峰的最高纪录,其中来自江苏盐城的队友吴文洪在下撤过程中突发高山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19日凌晨4时许在海拔8750米处不幸罹难。
攀登线路
早在19世纪初叶,珠峰就成为世界登山家和科学家所向往的地方。然而直到1953年,才由英国人埃德蒙·希拉里、丹增创下首登成功的纪录。到1998年底,全世界有1054人享有登临世界巅峰的殊誉。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和开创了11条登山路线,这些路线是:

东南山脊路线:

1952年由瑞士登山队发现,可惜功亏一篑,第2年才由英国队沿此线登顶成功。

东北山脊路线:

196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队开创并成功地登顶。

西北脊转北壁路线:

1963年由美国队开创并取得了成功。

西南壁路线:

1975年由英国博宁队首创并登上顶峰。

西北脊路线:

1979年由前南斯拉夫队发现并由此登上顶极。

北壁直上路线:

1980年由日本队首创并登上顶峰。

南面柱状山脊路线:

1980年波兰队开辟并登上顶峰。

东北山脊转北壁路线:

1980年意大利人梅斯纳尔独身一人首创并取得成功。

西南壁转西北脊路线:

1982年由前苏联队开创,并沿此线登上顶峰。

东壁转东南山脊路线:

1983年由美国旧金山湾区队首创并取得成功。

东壁路线:

1988年由美国一新西兰国际探险开创并由此登顶。

同年,中、日、尼三国联合登山队还创下从南、北两坡双跨并会师顶峰的壮举。人类攀登珠峰的英雄奇迹正不断涌现。

珠穆朗玛峰 qomolangma的点评

难度评价
(困难)
攀登日期

2013-04-08 至 2013-05-21 共 1032小时

费用协作

20万,尼泊尔,杨春风队伍。1个半月时间。后勤保障是世界上最完备的商业登山。

我的建议

想好了再去,珠峰这几年每年都是5%的死亡率,体力和心理是关键,商业线路,相对成熟些。商业队伍,公司和夏尔巴非常重要,选择有经验的公司很重要,目前很多炒作比较厉害的公司也在做,但实际上8千米带队经验很重要。

攀登综述

“遨游天地间,相忘于江湖”,初遇老李是在lobuche客栈,惊叹他的书法画展及登山摄影展,但正如他的书法描绘的,最终他“相忘于江湖”,在洛子峰冲顶下撤的路上遇难。 当登山成为一种生活的时候,你便由不得自己……

回来距离登顶那天快一个月,夜晚冲顶的一幕仍然不时的出现在梦里,寒冷、缺氧环境下坚持,队友的身影,庆幸自己又一次的全身而退,庆幸终于完成了一桩心愿。

4月9日,跟以往登山一样,天蒙亮就前往机场,这次带着超载20公斤的行李,因为目的是珠峰,没有轻量化,只有想法如何打发大本营的时间以及吃上“提神醒脑”的食品。

珠峰(mt.everest),并不是我的远大理想,只是,每一次都能爬上更高的海拔,是给登山划上的一个完美句号,也是我给自己35岁的生日礼物。

作为本次珠峰的名义队长,在加德满都等待登山许可,不得不错过进山徒步的机会,不过幸运的是在旅游部偶遇谢尔占老人,08年珠峰年龄最长纪录保持者,这次他将重新刷新珠峰年龄最高的攀登记录。

17日,直飞佩若切(海拔4200),与队伍会合。相比之下,少了5天的徒步适应,为了积极的适应高海拔,第二天徒步的时候刻意增加了负重。

这是著名的ebc徒步环线,群峰环抱,翻越垭口海拔上升到5000米以上进入珠峰区域,突如其来耸立的碑群,眼泪在涌动,这是上百名登山遇难者的墓碑群。内心在哀鸣,他们都是灵魂的引导者,再次证明了那些比生命更重要的追求,每年仍有无以计数的登山者从这里穿过前往攀登。

19日,到达大本营,欢迎来到“珠峰镇”,在长长的冰川上驻扎的队伍组成了集市一样的珠峰大本营。

适应还不够,心率偏高,高反剧烈。
21日,睡眠很好,不过7点就被头顶飞过的直升机吵醒,停机坪就在帐篷旁边50米。状态恢复不错。

22日,训练时遇见lakapa,曾经风光的夏尔巴队长,今年盛大的珠峰活动竟然坐了冷板凳,一个年轻人的创业被扼杀在摇篮里,也有过于听信国人蛊惑,有想法的年轻人经受过这样的困难并坚持下来的结果往往都会好过那些甘于现状的。内心来说,很想让他做我的写作。
阴沉的天气仍然挡不住紫外线,脸炙热,一名队员高反严重,所幸检查没大问题。
这里到处都是5千米级的未登峰。
晚上又是关于企业管理及培训方面的话题,关于体系与术的思想演绎,也可以说成现代企业与私营传统的两种不同线路的展示,而我,在什么位置?这样的讨论就是一面镜子。今天的心率有所下降,不过头仍然痛,提醒着我还要煎熬一个月。
达西,seven summit的三少,晚上过来串门,一进帐篷就遇见正在练英语的大饼,“good night”,达西尴尬的回了句good night就离开了,帐篷一阵狂笑。
在珠峰,大本营海拔5400,所有一切不正常的反应都成为正常,开始为期近一个月的煎熬。
24日,夜晚时不时传来冰蹦声,连续三天的烈日让昆布冰川的冰况不稳。
今天头疼消除,那时髦的帽子看来只能在城市里戴,这里的风和寒冷穿透力极强,换上放风抓绒帽。
拉肚子也越来越严重,肠胃的消化力减低和食量在对抗,明天减少喝水以及避免凉食、辣味。鼻炎也快让自己在梦里挂掉,用嘴吸了一晚上的冰凉空气,开始服用鼻炎药,戒烟。
记性和反应也下降,回去还能做人否。

25日,煨桑仪式,在山神的普照下所有想法都会得到庇佑或惩戒。
合影让我想起那些留在山上的登山者们,是否在煨桑的时候意识到这是最后的照片。

晚上听博士讲他的传奇故事,天线博士,年轻时在美军尼米兹航母服役,驾驶f18战机,学过情报专业,去过保钓,父亲是抗战英雄,如今负责我们的营地通讯。
26日,拉练需要在2号营地(海拔6400)住三个晚上,出发是在早上,昆布冰川还未苏醒的时候。昆布冰川,我们也称呼“恐怖冰川”,典型而破碎的冰舌,每天都会发生数起冰崩,30%的遇难者是在这里葬身。架上了几十个梯子才能通过(一开始非常不习惯穿着冰爪在铝合金的梯子上行走,但反复数十次后即如履平地)。

6小时到达1号营地,一夜肆虐的大风,就像远处的雪崩呼啸而至,睡得太香,也懒得跑出去看个究竟,显然对雪崩有些过敏了。按自己的节奏很快就到了c2。

忽然想念搭档邪乎了,这样的队伍你的所做作为很难被人领情和理解,甚至有人还不清楚自己是在登雪山,一座每年都要挂掉几个的珠峰,出了问题就埋怨协作,自己连最基础的冰雪技能都不具备,登顶就四处出彩,岂不知那些外人眼里的荣耀,在山上却表现出的自我自私,靠祖上修来的运气保佑,一路的狼狈像。登山就是一面镜子,把每个人照得清清楚楚。
今天是意大利王牌飞行员西蒙里群挑夏尔巴的日子,夏尔巴罢工,修路延后,老外也有不少流氓。
27日,三点,头疼,睡眠也一直昏沉,像是两个人,一个在清醒的感受头疼,另一个在快速的播放梦境片段,索性坐起来,老龙也坐着,这里海拔6400,相当于在玉珠峰和田海子顶上过夜,一切都得小心。
28日,睡眠得到改善,不过眼肿了,视线模糊,眼睛成了重点保护对象。

30日,前往3号营地拉练,午休后高反加剧,马卡鲁传来噩耗,中国队员滑坠遇难。
2号营地走路喘得厉害,连睡觉也不是轻松地事情,折腾好睡袋,脱完衣服,钻进睡袋都得一阵猛喘,还好,明天就要下到相对幸福的大本营了。
5月1日,一路狂奔回大本营,晒着太阳,喝着红牛,这要是登顶下撤该多好。
拉练和夏尔巴罢工一起结束,开始等待窗口。
夜,营地party,上啤酒。
2日,鼻腔出血,大便也开始出血,不能再吃辣味了。还要煎熬十多天,再一次证明身体疲软,需要通过调整来保证登山的状态,这几年坚持得太辛苦了,希望这次珠峰能如愿,圆满的画上句号,今天的情绪有些低落,不太愿意说话,羡慕那些话痨们。
天气好转,得到的消息是13号会出现窗口。

与其他国外队伍不一样的是,根据国人的综合素质来设计的拉练方案非常有成效,既避免的高山病的出现,也保留了体能(在一些国外的队伍中,因为国人的体质不适应老外的拉练而出现状况时有发生,颇显尴尬)。
在充分适应了大本营海拔后各类行为均得到释放,例如斗地主,比血氧(一阵折腾后我以血氧99胜出),练瑜伽、冰川摄影等,时不时其他队伍散落的中国队员也过来串门。
南坡的珠峰,是一个国际化的大社区,也许早上出门就会碰见某国的明星跟你抢厕所,就算运气不好,也能看见光着上半身作秀的道长。

珠峰也是一个大的测试场,身体部件的每个细节都需要格外注意,否则都会在这里被放大。一直以来鼻炎都是困扰登山的问题,寒冷的空气会刺激诱发鼻炎,并且扩散到支气管。一边用药一边调整避免受刺激,小心翼翼的煎熬,等待冲顶窗口的到来。

5月4日,分配给我的夏尔巴叫索拉,将负责协助我攀登。34岁的他已经有了两个孩子,6年的夏尔巴经历让他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沉稳的性格。
夏尔巴严格来说只是登山协作,增加的安全保障,没有负责背负的义务,接下来的日子,他成为了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伙伴。
鼻腔出血好多了,应该是雪地反光晒伤,怀恋家里的床,懒散的开着车,城市生活多美好。
晚上听着老杨讲述几次山难的故事,8千米的商业攀登远非认为有体能就可以完成,对于商业队员来说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不少体能好的队员也留在了山上,太多的运气成分主宰着命运,此时才真正问自己准备好了么,愿山神保佑每一位队员,接下来对我来说需要把每个环节重新都仔细的过一遍,并且确保不出任何问题,能量胶、葡萄糖、早餐、手套、增加冲顶衣物、热帖、头灯、氧气使用量计算。
5月6日,苦逼的星轨拍摄,冻了一个多小时。

5月8日,又一名夏尔巴在三号营地上滑坠遇难,还没开始正式的出发已经三名夏尔巴遇难,那么对于这里的队员即将面临的情况会是如何?的确很难想象,大部分队员就只有跟着商业队3、4次的攀登经历,连高山靴、冰爪、安全带都需要帮助穿戴。高海拔,已经成为第一杀手,可以让人失去判断力和正常的思维,而这些,都被名利给淹没了。
戒烟失败,心率偏高。
10日,每天晚上回到帐篷都是一层冰冷的霜,钻进睡袋,让身体一点一点变暖,预计还有一周才开始攀登,心理防线在逐渐瓦解,好不容易适应好了5400的大本营,又要打破这安逸的环境向顶峰突击……这就是登山,这就是珠峰的坚守。
开始习惯午饭后小睡片刻,然后看书、冥想,独处,显然能让这次登山更有意义。
登山和禅修有着一定的共性,是自我对话的机会,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自我,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的性格会被放大,可以观察到自私、欲望、浮躁等心态。

为什么要登山?因为是命运安排的一段奇妙体验和认知。
我对张伟说,大本营就像一个白雪覆盖的星球,我们就是流放的犯人,每天看着来来往往的直升机,吹起漫天雪。等待冲顶的时候就像获得刑满释放,期待回到地球,洗澡、high吃、享受湿润的空气。

5月14日,夏尔巴总动员,冲顶时间定在19日。一群嗷嗷叫的小老虎们早已按耐不住。
c3到c4关门时间9小时,冲顶关门时间12点,这样明确的指标降低了不少风险。装配好搜救信号发射器,作为队长携带搜救装置,额外增加两块对讲机电池。
索纳不多言,也许没有其他夏尔巴的油滑,显得沉稳,让他帮我负重有些不好意思,若不是这几天心率过高肯定会亲自背,计划到c2再观察心率。
因为对这次攀登的渴望非常高,心理一直存在一定的压力,所幸还在理性控制的范围,即将出发,倘若不幸发生,就像那大师所言,我们本来就在走向死亡,坦然的面对,而死亡又是一段新生的开始。
15日5时,在巍桑的玛尼堆前供上三根烟,从未有过的虔诚,老友说,起心动念,念念不忘,必有回想,所有的神,保佑我们这群爱山的人吧!

出发直接从大本营前往2号营地,按自己的节奏用7小时就完成,老白的放弃让我不由的敬佩,理性选择放弃的人永远比不能自我评估心里只想着登顶的人智慧。在2号营地休整一天。
意料未及的是大腿差点痉挛,在大本营长时间没走动了。

17日,前往3号营地(海拔7300),这算是整个攀登中最轻松的一段,虽然有氧气瓶在身边呼啸而过,但这只能成为一段经典的视频。
老龙上来帐篷已被她人所占,7300人性的完美“发挥”,挥镐建营,哥有实力不求人。饭饱、尿少、听着氧气和老龙享受吸氧,犹如毒瘾发作的人找到一箱大麻,0.5的流量对于只有5瓶氧气的我来说不能玩大方,梦幻入睡。

18日,早上6点,厕所,原本没有厕所,因为上的人多了自然有了厕所。掉入裂缝中,不禁笑了,几乎最近三次登山都有掉裂缝的必修课,只是这次看不到底,掉得格外的深,双腿全部陷入,滚出来后借夏尔巴的镐迅速脱身,差点真没了……

沿途的氧气流量在1.5,开到2的童鞋一骑绝尘,中午到达4号营地7900。
抓紧时间补充水分、能量、休息……

对讲机里听见老李在洛子峰登顶后下撤发生危险,夏尔巴跑掉了,张伟带着自己的夏尔巴连拖带拽的弄到4号营地的帐篷里,还有一丝生命迹象,惊心动魄的营救,大家心里终于松了口气(两天后,老李遇难在4号营地里)。
此刻,狂风肆虐,身子压着快被吹跑的帐篷,老杨用对讲吼道,6点风速开始下降,8点出发冲顶。
一名队员因为到达4号营地消耗了10个小时(关门时间是9小时)被强制劝退,面对顶峰放弃,需要多大的勇气,心里需要承受残酷的事实。

7点开始准备出发,远处已经一路灯火,“期盼已久的时刻到了,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平安的撤到这里”,我对着老龙吼道(带着氧气面罩说话基本上都是吼)。
氧气流量2,索拉带着我一路超车,很快就走在队伍的前端,随时关注手脚的状态,避免冻伤。面罩漏出的热气进入风镜,雾在风镜中立刻结为薄冰,不得不取下,黑夜里被风卷起的雪沙不设防的打在眼睛上,钻心的剧痛,受不了的时候带上风镜,看不清的时候又摘起,红着双眼度过了三天。
脸角的暴露部分也不可避免的接受冻伤的现实,连体上衣已成为冰雪铠甲。遇难者的遗体出现在8200,看上去就像线路的警示牌。
心态在登山中尤其重要,尽量不去想象这是世界之巅,不去想象失败的方式,不去想什么时候登顶,只是坚持这样的节奏走下去,相信自己的实力,会跟以往一样,慢慢的消耗,煎熬并到达顶峰。

这段黑夜行进的过程,一直深深的刻在我的记忆中。
猛然间,索拉提醒我更换氧气,我知道,离最后的冲刺不远了。
给老龙开玩笑道,打嗝都是火腿的味道(连续几天都吃火腿抗饿)。
山脊的右边就是祖国,回归的心念是极其危险的,阳光意味着寒冷的结束,晒伤和雪盲的威胁出现,在这个位置,是不允许停下来打扮防护的。沿着山脊直上,第一束光线从祖国照射过来,面前是传说中的希拉里台阶,远处,就是终极目标——8848。


5:20,到达顶峰时,已经老泪纵横……

登顶,只是登山的开始,大部分山难都是发生在下撤。
此时希拉里台阶已经开始堵车,老外丝毫不客气的把我往悬崖下挤,自然,锁挂着一把绳(今年的绳子为黑色,老绳子不少),时刻准备跟老外在上面干一架。


过完“阳台”后线路显得安全些,中午12点下撤到4号营地,晚上8点撤回2号营地,次日5点下撤大本营。
登山,真正兴奋的时刻并不是登顶,而是登顶且全身而退,安全撤回大本营的时刻。与大本营一起奋战的弟兄拥抱(冲顶的时刻,大本营通宵守候,所有成员都处于紧张状态)。
撤到佩卢切,还是那群人,队伍平安返回。

2013珠峰,10名队员,9名登顶,华丽完美的收场。
本次登山的准备是前所未有的充分,体能训练以及心里调整,才如此顺利。
玉珠峰高山技能培训的时候,无意的问教练,如果要去珠峰需要什么条件?教练回答道:心理的准备。在我理解看来,心理准备有几点:
1、 为什么登珠峰,不少的人其实并不清楚自己登山的目的,登珠峰视乎成了赶时髦的事情;
2、 心里是否对登珠峰有把握,尽可能的降低风险,而不是全部依赖夏尔巴,侥幸的认为成熟的商业公司就可以安全的保障登顶和下撤,自己是否具备技能、体能,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
3、 自我的评估,对于不知道自己体能极限的人来说,登山是很危险的,因为他们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放弃。
4、 勇于承担风险的准备,大部分人都会在大本营说我准备好了,但面对风险的所表现的截然相反,缺乏冷静、失去判断力等。
珠峰,这个海拔最高的名利场,毫无遮掩的暴露出每个人的本性,其实登山赋予每个人的意义都不一样,对于我来说,由一个爱好成为一种生活,而现在,给我足够的体验与认知,坚持、乐观、放下,没有什么比健康的活着更好!




珠峰攀登过程总结:
1、 行程:
d1-d7:博卡拉徒步7天至珠峰大本营(5400)
d8-d10:休整
d11-d15:拉练,最高到6800;
d16-d37:等待时间窗口;
d38:2号营地(6400);
d39:2号营地休整;
d40:3号营地(7300);
d41:4号营地(7900);
d42:冲顶(8848)下撤到2号营地;
d43:2号营地下撤到大本营
2、 食物装备心得:
lasportiva的8848靴子打脚厉害,下撤过程中左脚已经废了,上次玛纳斯鲁废的右脚,而且多人反馈;
雪镜:防紫外线系数一定要r4级别,8千米的雪山紫外线同样高一个级别,一般雪镜容易雪盲;
保暖贴的最佳使用方法是贴在胸部肺的位置,更容易手脚温暖;
能量胶的效果仍然得以验证,但多一些肉干类食品抗饿,长时间的攀登中更容易持续产生能量。

感谢杨春风、张伟、博士、秦义、麦子,感谢所有的队员给予的关怀

难度评价
(非常困难)
攀登日期

2014-04-01 至 2014-05-25 共 1296小时

费用协作

本次攀登参加的是西藏登山学校圣山公司组织的春季攀登队伍,费用30万。

我的建议

攀登装备提示 01、连体高山靴: 连体高山靴一般只用于8000米以上山峰的攀登,其优点在于保暖性极好。在过去,连体高山靴的重量比双层高山靴重很多,近年随着新材料的采用,新款连体高山靴的重量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行军的舒适型、降低了攀登者的负荷。此类产品价格不菲,国内市面零售价在6000以上。 02、连体羽绒衣: 珠峰攀登周期长,高度跨度大,从大本营开始到顶峰,需要至少两件羽绒衣,其中必须有一件连体羽绒衣。 连体羽绒衣一般用于8000米以上山峰的攀登和南北极的徒步。其优点是:重量轻、保暖性极好。连体羽绒衣也属于高价值装备。 03、手杖与冰镐: 海拔6600米雪线以下的行军,只需要登山手杖。登山手杖,要求轻盈、避震、舒适。 从北坳冰壁底端开始,行走长冰镐成为登山者必须的装备。参加商业队伍从珠峰北侧传统线路攀登,b型镐头的行走长冰镐即可充分满足需要。根据实际经验,。 04、冰爪: 珠峰北侧传统线路没有需要攀冰的路段,为降低重量、提高行走效率,建议采用专为冰雪行走设计的10齿行走冰爪,而无需较重的12齿冰爪。 05、安全带: 珠峰北侧传统线路攀登,无需复杂的器械操作,同时由于雪线以上行军线路长,因此安全带的选取标准是:简单轻便、便于穿脱。 06、墨镜与手套: 珠峰的攀登周期长、营地多,墨镜和手套这两类易耗品,很容易遗失、损坏,所以应尽量多带。 墨镜分为运动型太阳镜、风雪镜,在较低的营地多使用前者。风雪镜,最好具有良好的透气和防起雾功能。在7790以上戴着氧气面具攀登,哈出来的气很容易进入风雪镜内侧,引起起雾、结霜,影响视野和呼吸。另外,对于需配戴眼镜矫正视力的登山者而言,需要配用可以容纳眼镜的防风镜。 07、头套与面罩: 在躯干四肢穿着合格的前提下,头部散发的热量,约占总散发量的40%。因此,头部的保暖,在高海拔攀登中非常重要。 头部保暖用品包括鸭舌帽、全檐式帽子、抓绒帽、抓绒头套等,雪线以上的主要依靠后者。 珠峰攀登使用的抓绒头套,不仅要考虑到防风、保暖,还要注意与氧气面罩、风雪镜的配合,既要留出良好的视线和畅顺的呼吸口,也要注意不能使面部皮肤暴露得过多。在高海拔,温度的丧失,以高空风对体表的直接吹拂最为强烈。 由于珠峰的登山者需要长期处于6400米以上的环境,寒冷、干燥的空气对呼吸道的影响,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咳嗽。长时间的咳嗽,将严重影响登山者的状态。登山者可以通过配戴面罩的办法来减少冷空气的吸入速度,从而减轻病症。 08、羽绒睡袋与防潮垫: 跟羽绒衣的情况类似,睡袋和防潮垫也应多带,至少准备三套,分别针对大本营、前进营地、北坳以上营地。如前所述, 大本营和前进营地的睡袋,充绒量在1500克、蓬松度达到650以上基本够用;北坳以上营地的睡袋,要准备最好的,应能抵抗摄氏零下40度的低寒。 防潮垫应满足“轻”、“厚”的要求 09、头灯与电池: 登山过程中,最常使用的照明器材是头灯。珠峰攀登的冲顶阶段(8300米以上),一般都在午夜出发,头灯是必不可少的装备。 10、保温水壶: 保温水壶是每个登山者必不可少的随身物件之一,极限条件下保持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对于保证登山者的状态非常重要。 11、冲顶背囊: 商业运作方式的珠峰攀登中,大部分的运输不需要登山客户承担。但有一些个人必须的随身用品还是需要登山客户自己背负。其中包括:保温水壶、备用手套/头套等小物件、羽绒衣(北坳以下)、氧气装备(7790以上)、相机等。其中最重要的阶段是冲顶。 冲顶阶段使用的背囊,以“轻”为最重要指标,容量在40升~50升之间最佳

攀登综述

截止2005年,珠峰共有16条登顶线路,常用的是南北两侧各一条传统线路。
北侧传统线路,又叫做东北山脊线路。
大本营(5170米)→中绒布冰川→东绒布冰川(转入点5400米)→前进营地(6400~6500米)→北坳(7028米)→7900营地→突击营地(8400米)→顶峰。


其中,大本营→前进营地、前进营地→北坳、北坳→7790营地、突击营地→顶峰,分别有各自的特点和难点。
04、大本营(bc):5170米
珠峰大本营海拔5170米,机动车可以直接到达。大本营相当开阔,容纳几十支队伍
05、大本营→前进营地:
这是珠峰攀登最长的一段路程。
从大本营到前进营地,全部在冰川迹石形成的碎石坡上行走,大部分路段比较平缓,有几次高差几十米的陡坡上下,起伏不大。途中,在5800米之前,还会遇到一些小型的冰川融水。春夏攀登季节,冰川融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5800米之后则可以看到美丽的冰塔林。

06、前进营地(abc):6400米~6500米

珠峰前进营地,位于北坳东下方海拔6400米~6500米之间。由于牦牛队一般只到6400米,所以外国队的abc大都设在此,而国内登山队则拥有地主的便利,可以设在6500米。
对于登山者而言,前进营地的重要性和待在前进营地的时间,都不低于大本营。由于大本营到前进营地的运输依靠牦牛,许多攀登物资可以方便地集中在前进营地,因此前进营地的条件,一般接近于大本营。
从abc可以看到北坳和珠峰东山脊的康雄壁,但看不到顶峰。


07、前进营地→北坳营地:

前进营地与北坳营地,直线距离不远,主要需要攀登北坳冰壁
从前进营地出发没多远,在6580米左右,是换冰雪装备的地方。从此开始进入雪地攀登。
北坳冰壁,从6640米左右开始,总高差接近400米。是此段行程的重点。
严格意义上来说,北坳冰壁应该叫做“雪壁”。它主要是由常年的积雪不断融化、压紧形成的,与我们在低海拔见到的、由瀑布冻结而成的水冰不同。它的特点是,没有冰那么致密、黏度也比较好,易于冰爪的踢入。
北坳冰壁,从远处看很陡峭,走近观察,其难度并不大。攀登多采取“之”字形线路,大部分坡度在50度左右。在过往的攀登中,北坳冰壁曾是一个难点,但随着商业登山的开展,每年攀登季节,各支攀登队伍会协调起来、提前在北坳冰壁上架设路线绳,从而大大降低了登山客户的实际攀登难度。
在北坳冰壁上,一般会架设两条以上的保护绳索,以使上、下之间不发生交叉。利于提高效率。
从abc到北坳,职业高山协作负重运输一般需要3~5小时,登山爱好者轻装耗时在4~6小时,属于正常范围
09、北坳以上的营地:

从北坳营地开始到顶峰,基本上全程架设路线绳。
10、北坳营地→7900营地:

基本上在山脊行走,坡度不大,距离较长。途中会经过7500米大风口,最低风速都能达6-8级
11、7900营地→突击营地、突击营地
突击营地设置在8400米左右的裸露岩石坡上。一般在这个营地,登山者很少能够得到休整。原因在于,攻顶出发多在到达突击营地当晚的12点~2点之间。因此,到达突击营地,比较好的办法是尽量吃喝、并保持安静状态。
12、突击营地→顶峰:

珠峰攀登的绝大部分难关,集中在8300米到顶峰之间。
首先是超高海拔对人身体状态的影响,其次是瞬息万变的天气,还有一方面则是地形地貌带来的困难。
在这段高差540米路段上,有三个台阶需要通过,其中的第二台阶难度最大。同时,攀登者有可能因为看到多年以来留下的遇难者遗体,而受到刺激,因此提前有个思想准备会好一些。
从突击营地出发后,攀登路线不再沿着山脊发展,而是略为向西偏。
第一台阶,位于8400多米,是一个3米左右的石台,一般采用横切的方式,利用路绳和上升器连接,通过的难度不大。
著名的第二台阶,位于海拔8650米~8700米之间,最难的部分是一个高5米多,垂直、陡峭、光滑的岩石墙,无从寻找攀着点。如果把第二台阶下一小段比较陡峭的部分也算进去的话,第二台阶总体看上去有二、三十米高。自从1975年架设了金属梯、2005年架设了第二部金属梯后,第二台阶的通过相对容易了一些。
关于第三台阶,位于8800米的高度,有个不太被认可的说法是:“过了它,就算登顶了。”此处一般架设之字形路线绳,通过难度大,比较消耗体力。

写点评

注:转山线路不在山峰点评范围之内,山峰点评仅针对攀登进行点评
难度评价
攀登日期
---      时 ---
费用协作
我的建议
攀登综述
图片
注:写点评操作需绑定手机,

热门

周边山峰

  • 6.5
    4人参加评论
  • 8.0
    1人参加评论
  • 0.0
    0人参加评论
  • 5.3
    3人参加评论
顶部小山
网站地图